北京集中了大量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为全国各地儿童患者提供了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是,大量儿童患者相对集中就医给专科儿童医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使患者就医舒适度大大降低。针对上述情况,北京市卫生局制订了儿科发展建设规划及相关策略。 资源现状 目前,北京市设有儿科病床的医院共有92所,其中三级医院24所,二级医院33所,一级医院25所,未评级医院10所。全市儿科实有床位3074张,占全市医疗机构实有床位的3.2%,其中三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2059张,二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703张,一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130张,未评级医院儿科实有床位182张。北京市的专科儿童医院有5所,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三甲、公立非营利医院,编制床位970张,实有床位970张;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三甲、公立非营利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有床位430张;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未评级,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医院,编制床位104张,实有床位89张;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未评级,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院,编制床位26张,实有床位26张;北京清河圣地妇儿医院:未评级,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院,编制床位20张,实有床位20张。2011年,全市儿科实有病床使用率为92.95%,其中,北京儿童医院实有病床使用率为104%;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实有病床使用率为98.84% 。全市儿科编制病床使用率为89.26%,其中,北京儿童医院编制病床使用率为104%;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编制病床使用率为102%。通过对三级医院就诊患者进行的调查发现,2010年,北京儿童医院有71.4%的住院患者来自京外,相当于970张病床中的693张是为京外患者服务;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有40.7%的住院患者来自京外,相当于414张病床中的169张是为京外患者服务。目前,在专科儿童医院中,仅这两家专科儿童医院有862张病床服务京外患者,占全市儿科病床的28%。此外,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中儿科病床亦有相当比例服务京外患者。 存在的问题 * 儿科机构设置仍需完善 2010年底,全市8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开设儿科的有67所,其中只开设儿科门诊的有29所(三级6所,二级23所),开设儿科门诊及病房的有38所(三级16所,二级22所);按综合医院设置标准设置儿科门诊及病房的医院不足综合医院数量的一半。目前,经过几年的完善,全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开设儿科门诊,但仍有部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未开设儿科病房。 * 专科儿童医院人满为患 2011年,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的诊疗总人次和出院人数分别占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儿科就诊量的43.6%和52.0%。儿童患者在这两所儿童专科医院集中就医,造成这两所医院挂号难 、 住院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也带来了医院附近交通拥挤、停车困难等社会问题。 * 优质儿科病床资源超负荷运转 11所医院的1261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在100%以上,占全市儿科病床的41%;15所医院的1744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在97%以上,占全市儿科病床的57% 。北京安贞医院的82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高达196%;北京儿童医院的970张实有儿科病床使用率达到104%。 * 儿科资源结构布局不合理 资源过度集中在专科儿童医院,5所专科儿童医院实有床位1519张,占全部儿科床位的49.4%。北京儿童医院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两家医院实有床位1384张,占全部儿科床位的45%。资源过度集中在高层级医院,基层儿科资源极其缺乏;资源过度集中在中心城区,远郊区县儿科资源缺乏。 优化儿科,规划布局 * 加强儿科资源规划 现已初步制定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提出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区域卫生规划正在制订过程中,拟增设两所儿童医院,同时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儿科的建设,提高全市儿科服务的整体能力。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提出加强二级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儿科建设和儿科医师的培养。目前正在准备适时编制北京市儿科专项发展规划,从资源数量、结构、布局以及扶持政策等方面予以更深层次的研究规划。 * 优化儿科资源结构 在优化儿科资源结构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儿科资源数量;新增儿科资源重点向基层倾斜;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儿童医院;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就目前来看,儿童医院的建设明显受到儿科人才短缺的制约,硬件建设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但是人才的短缺并非在短期内就能解决。 * 调整儿科资源布局 推进儿童专科医疗机构的布局调整,通过增加和引入资源等方式满足儿童专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诊疗需求;新增儿科床位资源重点向资源短缺的城市发展新区和人口增长较快的城市功能拓展区配置;调整部分中心城区优质儿科资源向郊区疏解;新建两所专科儿童医院,新建两所重点是儿科的综合医院新院区。计划在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新建儿童医疗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通州院区(东)正在选址,拟规划100亩以上土地用于建设,床位规模在500张左右;北京儿童医院在京西选址建设新院区(西),目前正在选址,拟规划150亩以上土地用于建设,床位规模在800张左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兴院区(南)重点发展儿科,将该院的儿科迁到大兴院区,该项目规划占地108亩,总床位为1500张,其中规划儿科床位400张;在北29京北部选址建设一所重点突出儿科的医院,初步意向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回龙观地区建设,总床位为800张,儿科病床规模在200张左右。 * 提高儿科服务能力 综合医院均需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儿科,并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2015年,儿科服务床位数占比达到4%,2020年达到5%;2015年,全市儿科床位规模逐步达到0.2张/千人口。 儿科发展政策策略 * 制订出台新政策 2010 年,北京市卫生局出台《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21 号);2011年,北京市卫生局出台《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工作的通知》(京卫妇精字〔2011〕10号);将在儿科人才培养、儿科学科扶持、儿科医疗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出台新措施。《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儿科设置: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立儿科;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进一步完善儿科建设,未设置儿科的16所综合医院应于2011年底前完成儿科设置工作;只开设儿科门诊、尚未设置儿科病房的29所综合医院应于2012年底前开放儿科病房,儿科病房床位数不得少于编制床位数的2%;综合医院儿科急诊24小时开放。此外,《关于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还在加强儿科队伍建设、吸引并留住儿科人才,建立儿科专业国际交流与培训机制,加强儿科住院医师培养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参与对口支援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工作;每个区县的妇幼保健机构儿科均有一家三甲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儿科发展。 * 加大儿科投入力度 加大对儿科诊疗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改善儿科的工作条件,充分挖掘儿科服务潜力。 * 加强儿科建设,督促考核 将儿科设置与发展纳入医疗机构校验、综合医院建设发展目标和管理评价体系、院长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及医院评审评价体系。 * 优化流程,挖掘服务潜力 通过优化就诊流程、预约挂号、分层挂号、延长服务时间等手段挖掘儿童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在优化就诊流程方面,以发烧儿童患者为例:把就诊“顺行”改为“并行”。以前的流程是排队叫号、排队化验、排队等着医生诊断;现在可以先给孩子“试表”,同时在试表处就可以给孩子开出所需的化验单,这样在等待医生叫号就诊的这段时间就能完成检查。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数据抽样采集显示,每个患者平均在医院的时间为128分钟,比旧流程少用了36分钟。预约挂号采用医师工作站、预约中心窗口、114电话预约、网站预约等多种形式,预约时间为3个月。就诊当日,家长凭预约条或短信提示挂号就诊。开展预约挂号政策之前,北京儿童医院挂号队伍长达百米甚至几百米,经常排到院外二环辅路上;开展预约挂号等措施之后,北京儿童医院挂号大厅挂号队伍明显变短,每个队伍不到十人,大大缩短挂号时间。分层挂号可采用分时段分层挂号、不同楼层开设挂号处、不同科室开设挂号处等多种方式。通过延长服务时间也可以挖掘服务潜力,例如特需门诊延长到晚六点;开设小夜门诊。综上,合理调整北京儿科资源布局和结构,是摆在北京市卫生局等政府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更好地满足北京地区以及全国各地儿童患者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是北京市卫生局等政府部门的努力方向。今后北京市将加快儿科资源的规划建设,加快儿科服务能力的提高,科学规划、优化调整儿科资源,充分体现首都医疗服务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