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历来都是考生最为恐惧的考研政治科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的考查内容多而且跨度大。实际上,马原考了三个子科目,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子科目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不需要全部复习,需分清主次。其中最为重要的子科目是哲学,其次是政治经济学,最次为科学社会主义。在时间的分配上应该把马原复习总时长的60%分配给哲学,30%分配给政治经济学,10%分配给科学社会主义。因为科学社会主义有的年份会考查一道多选,有的年份则完全没有考查。而哲学不但是马原选择题的考查主角,更是分析题的唯一主角。马原分析题10余年来都是单独考查哲学,并不涉及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今后打破这个规律,重新考查政经和科学分析题的可能性非常小。 马原考查特点 同学们恐惧马原,除了考查内容多、跨度大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即马原的叙述方式和考查方式与其他科目迥异。知识点不但概念重叠,而且叙述方式很特别,明明是中文,但是读起来却像是在读英文的翻译。即便复习了几遍,做题也没有任何感觉。所以,有必要在大家入手复习马原前对其考查特点和复习方式作一交代。马原的真题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系型试题,考查的是概念、定义之间的关系。如: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拿到这道题目,很多同学会觉得这样的题目做不出来是因为概念、定义不清晰,所以回去查找、背诵题目中涉及的概念、定义。结果找到货币的定义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个定义即便背诵下来,对解题亦无帮助。有的同学觉得是自己定义理解不深刻,还进一步查“一般等价物”的定义,最后越陷越深,直至绝望,认为马原看书还不如不看,对做题完全没帮助。实际上是同学们看书的方式和马原的考查方式不在一个平台上。这种题目考查的主要是概念、定义之间的关系,是货币和资本的关系、价值和抽象劳动、社会劳动的关系、使用价值和具体劳动、私人劳动的关系。所以在复习马原考点时应将书本、讲义中的概念、定义全部列出来,画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并非单纯背诵其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