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胆汁的作用以及分泌调节 1.胆汁的作用: 胆汁不含消化酶,与消化作用有关的成分是胆盐,胆盐的作用如下: (1)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 (2)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利胆作用和中和胃酸。 2. 促进胆汁分泌的因素: (1)食物,特别是高蛋白食物。 (2)迷走神经引起的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 (3)体液因素:胃泌素、促胰液素、CCK、胆盐、CCK作用于胆囊,促胰液素作用胆管系统促进水和HCO3-分泌,胃泌素作于肝细胞和胆囊。进入小肠的胆盐90%以上在回肠末端重吸收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这一过程称胆汁的肠肝循环。每次循环损失5%。 八、小肠液的作用与分泌调节 1.小肠液的作用 大量的小肠液可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下降,有利于吸收。 2.小肠液分泌的调节 (1)小肠粘膜对扩张刺激最为敏感,小肠内食糜的量越多,分泌也越多。 (2)在胃肠激素中,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血管活性肠肽都有刺激小肠液分泌的作用。 九、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形式 1.胃肠道共有的运动形式: (1)紧张性收缩:是胃肠道其它运动形式的基础。 (2)蠕动:消化道平滑肌顺序收缩而完成的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蠕动由动作电位引起,但受基本电节律控制。 2.各消化道特有的运动形式: (1)胃的容受性舒张:是由神经反射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都为迷走神经,但传出纤维的递质不是ACh而是多肽。 (2)小肠的分布运动:是小肠运动的主要形式。指以小肠环形肌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的运动。 (3)大肠集团蠕动:是大肠特有的运动,由十二指肠一结肠反射所引起,主要通过内在神经丛的传递引起的。 3.胃的排空及其调节: 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 胃的排空取决于幽门两侧的压力差(直接动力),胃运动产生的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原始动力)。 胃排空速度与食物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糖类>蛋白质>脂肪;稀的、流体食物>固体、稠的食物。 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1)促进因素:①胃内食物容量;②胃泌素。 (2)抑制因素:①肠胃反射;②肠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肽,胆囊收缩素等。小肠内因素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十、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1.小肠是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 (1)绒毛及微绒毛加大吸收面积。 (2)食物停留时间长。 (3)食物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 (4)淋巴、血流丰富。 2.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吸收,回肠主要是胆盐和维生素B12吸收的部位。 3.一些重要物质的吸收特点: (1)机体所能利用的铁为Fe2+,因此吸收的铁为Fe2+,而不是Fe3+。 (2)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在小肠及肾小管吸收的方式为继发性主动重吸收。 (3)机体能利用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和半乳糖,通常所说的血糖指的是血中的葡萄糖,因此,单糖的吸收速度应以葡萄糖、半乳糖最快。 (4)中性氨基酸较容易通过极性的细胞膜,因此,吸收比酸性、碱性氨基酸快。 (5)长链脂肪进入血液将增加血流的粘滞性,因此,长链脂肪吸收入淋巴而不是直接进入静脉。而中、短链脂肪酸则直接吸收进入静脉。 |